遥远的天幕上,高高地悬着两个血红的太阳,一个如圆盘大小,另一个比它略小。两个星球展现在地平线的两端,大的位于太阳的位置,是主星。略小的大概位于木星的位置,是小伴星。两个恒星对称地旋转着,从地球上看来,一大一小的两个太阳此起彼伏,在地面上留下永远抹不去的艳丽光彩。
突然,地球走进了他们的轨道,走进了靠近小伴星的轨道。刹时,地球与小伴星的引力产生了巨大的潮汐作用,巨大血舌从小伴星伸出,卷过地球。整个地球顿时成了火的灾难炼狱。海水蒸发了,所有的绿树与春光下的花草化为焦枯,来不及燃烧就已经汽化。人类那微弱的喊声还未发出,就已经永远逝去。那高耸的珠峰与南极亿年不化的冰川同时隐在那血舌中,只发出一声微弱的咝咝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地球再一个从那血舌中逃脱时,所有地幔与地壳都已经化作了血舌的一部分,在主星的吸引下掠向主星,只剩下一粒闪现着红色金属光泽的地核如珍珠般漂浮在太空。可,很快,那粒圆形的珍珠亦在巨大的引力下被拉成了水滴形,向主星坠去。永远坠去。
“船长,你醒醒!”
一声呼唤将李仁文从噩梦中惊醒。李仁文努力睁开双眼,深深吸一口气,伸手抹去额头的汗珠。“发生什么事了,我们还没到X双星啊!”
“刚刚从基地传来信息,我们已经在靠近X双星的引力场。诺尔指挥官要与你讲话。”亚明说道。
李仁文拖着双腿走进主控室。此时,主控室的大屏幕上,诺尔指挥官已经很不耐烦地等着他。
“船长,我下次希望能在主控室第一个看到您。”诺尔的语气平静中夹杂着愠怒。“船长,这五年里您的船员都还好吗?”
指挥官的声音没有丝毫延迟,真的很难想像他与飞船相隔数光年之遥。虽然对这一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可时空概率机的神奇还是令李仁文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早些年,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在地球的边缘,存在着无数的非常小的时空曲面连接点,这些点不同于黑洞,它太小了,小得只有光子才能通过。而且,这些小得微乎其微的连接点是处在不断运动中,运动方向且有不确定性,人们更不可能正确预计物质通过连接后到底飞向何方。多年后,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表面的杂乱无章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连接点的运动,时空方向都是有一定概率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时空概率机横空出世了。通过它,就可以实现远大于光速的通讯。现在,李仁文正在享受着这一尖端的科技。
“将军,不知您指的是哪方面,如果说身体方面,我可以保证,他们的健康状况与出发时一样棒。”李仁文对于将军的担心有些不解,毕竟这些人,包括他自己都是从数万精英中层层挑选出来的。
“船长,你们已经接触到了X双星的引力场,经过两年艰苦的航程,你们即将来到目的地。我相信你的兴奋绝不亚于我。”诺尔的语气变得平淡,“下面,请全体成员来主控室参加这一重要会议。”
李仁文按动了红色的集合按钮,于是,其他三位成员从各自的岗位上来到主控室。
“未来世纪号的船员们,我代表联合政府的全体人民向你们致意。”大屏幕上的诺尔将军看到三人走进主控室时说道,“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你们将正式肩负伟大的使命驶进X双星,今天,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主席也来到指挥中心,他将亲自交待你们的正式任务。下面,请陛下讲话。”
主席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李仁文迅速地发布口令,“起立,敬礼!”四人整齐划一地向主席躹了一躬。
主席开口说道,“人类的勇士们!首先祝贺你们成功完成前一段旅程。现在,你们将面临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个探测——太阳系的诞生之谜。你们将要亲自验证连星说这一神秘的、困扰人类千万年的谜团。X双星系是五年前诞生的,它与连星说中的原始太阳惊人地相似,勇士们,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发挥你们的勇气与智慧,挖掘太阳系诞生的真正原因。地球上的全体人类殷切地希望你们成功归来。”
激动人心的演说完后,屏幕定格在最后的画面。海朝,亚明,克林围在李仁文的身旁,激动地说个不停,他们为自己能作出如此大的贡献而自豪。一向浪漫的亚明甚至关闭了旋转重力场,在失重的舱内快活地飞舞着,将杯中的酒泼出,酒滴凝聚成球状在空气中漂浮。
基地里,刚发表完演说的主席将自己深深地埋在宽大柔软的皮质沙发里。他斜斜地看着诺尔将军。
“诺尔将军,您个人认为这样做很必要吗?”
“主席,必要。五年前,当我们的x射线源望远镜发现来自于X双星系的强大电磁辐射时,我们的秘密小组就完全相信以X双星系中,肯定有一个黑洞存在。”
“这些我知道,小组已经提交了全部报告。你我不是天文学家,对于这些纯粹的理论你我都很难理解。可您认为预先不告诉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有必要吗?”
“有必要,如果告诉他们这可能是条不归路,他们还会这么平静地度过这五年吗?”将军回答。
此时,飞船上的狂欢仍在继续。
李仁文独自来到前舱,透过那宽阔透明的护罩看着前方那两颗紧紧相依的伴星。此时的X双星看起来已经有拳头那么大了,发出淡淡的黄绿色的光。而在双星的一侧,似乎有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暗笼罩着。李仁文看着,他想到了今早的那个可怕的梦。也许是出于恐惧的本能吧,他回头看了看生活舱。透过感应门,他看到亚明仍旧在快活地玩着那个游戏。笑容将一个小小的酒窝刻在他的脸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亚明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他看着护罩前满天繁星闪烁着。那双黑得发亮的眼睛如此深邃,就好象能看透星空的一切秘密。
海朝与克林似乎被他的热情所感染,许久未见的灿烂的笑洋溢在他们脸上。李仁文看着克林,飞船上唯一一个长着金黄色头发的三十岁左右的年轻机械师。在这样一个快乐的时刻,他还不忘到处查看飞船的各个数据。那一个个小屏幕闪着微弱的红光,映照得他白晰的脸庞更显得温馨的美。
海朝走出生活舱,来到前舱,悄悄地走到李仁文的身旁。他赁一个职业医师的直觉察觉到今天船长似乎有些心神不安。
“船长,你的迪维应该有十一岁了吧。”
“是啊,也不知道他现在长多高了。”李仁文转身,望着未来世纪号的尾部。尾部的标志杆上有一颗散发着红光的星星,它是这么地遥远,可有时看起来却又触手可及。“他就在那,就在我们的太阳系中。也许他现在正坐在学校的窗前,看着那颗红色的星球从地平线上升起。他会不会在想我?”
“他肯定会想你的。当然,也许此时他正在同学们面前吹嘘他伟大的父亲呢?”海朝说到这,哈哈地笑了。船长也忍俊不禁,一个难得的微笑浮现在他向来严肃的脸庞上。
也许是主席的鼓舞,也许是来自外界的信息第一次打破五年来的平静,大家都显得很健谈。他们就在这一片美丽的星空下,谈着家,谈着漂亮的姑娘。当然,话题转向了这次航行的目的——探索太阳系的诞生。
“人类有关太阳系的诞生向来有两个说法,那就是星云说与连星说。”身为天体物理学家的亚明在这方面自然更有权威性。
“星云说认为:太阳的始祖是极稀薄的炽热物质,所占据的空间要比现在整个太阳系还大好多倍。这个原始星云原是缓慢转动着的。由于逐渐冷却,星云逐渐收缩,其结果星云逐渐变得紧密起来,于是运动速度也逐渐的加快。由于速度加快,在不断增长离心力的影响之下,星云开始变成了一个十分扁平的天体。随速度的逐增,就从扁平边缘分出了一个环。在第一个先形成的环和盘状星云之间形成了第二个环。照这原理又形成了与行星数目相同的一些环。每个环都处在现在的某一个行星的轨道上,并且所有这些环都与这一体系的内核——太阳在同一方向上旋转着。同样的原理,从行星边缘的气态物质中形成了卫星。从星云的核心分出来的位于第五位的一个太阳的环,部分裂成为济多更小的部分,组成了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许多小行星。这可以解释绝大多数的行星形成,但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天王星有两个朝相反方向旋转的卫星。”亚明用手比划着,说话时溅出的唾沫星子飞舞着。
这时,他咽了一口唾液,继续说道,“而连星说,也就是我们现在想验证的连星说认为:原始太阳是双子星,其中一个叫“主星”,而远离主星的叫“小伴星”,这个小伴星大概位于现在的木星或土星位置上。当小伴星接近原始太阳,达到足够引起产生新星程度的爆炸,在这一爆炸中,大部分物质飞散了,而残余物质被捕于主星——太阳周围,且围绕太阳而旋转着,这就形成了行星。”
“是啊,可谁都知道恒星都有自己的轨道,特别是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恒星绝不可能会那么近距离地靠近。这在力学上是行不通的。”克林接过话题,他凭着对机械与力学的理解说道,“那个让小伴星脱离自我轨道,而引起这一系列反应的力来自哪里呢。我们现在当然不得而知。”
“这就是为什么帝国派我们未来世纪号来X双星的原因。”李仁文转身,指着前方的黄绿色的星星。
景色多美啊,在地球上,即使在最尖端的观测站都不可能看到如此深邃,如此美的星空。此时,未来世纪号正以0.6倍光速接近X双星,来自X双星的光线发生蓝移,正是这种蓝移让原来白色的亮光显现出黄绿色。
“亚明,看看那美丽的太阳,那里有地球,有我们的家。”船长向亚明说道。
“哇!我从来没见过那么红的太阳,血红的太阳,比日出的时候还要红得多。”虽然亚明已经不是第一次看着那颗悬在尾部的标志杆上星星,可是他还是惊呆了。可能是由于他今天的心情格外好的原因吧。“我们的速度可真是无与伦比,太阳光发生红移。在地球是不可能看到如此红,红得没有丝毫杂色的太阳的。可是,我们却离太阳越来越远了,离家越来越远了。”
“克林,姿态调整程序准备好了吗?”李仁文转身问克林。
“是的,船长,引力计已经全部调试成功。未来世纪号将由引力计的数据自动引导到姿态调整程序。”克林博士回答道。
“船员们,这将是我们一个新的起点,记住这一刻,记住这黄绿色的双星,记住这红色的太阳。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履行此行的职责了。亚明,再去检查一次引力计,我们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没事的,我已经检查了上百遍了。我敢用人头担保,引力计绝对没问题。您看,我们一靠近X双星的引力场,它就检测出来了。对吗?它的灵敏度简直超过了我的想像。”
李仁文看了一眼亚明如漆的眼睛,他知道,虽然有时候亚明显得大大咧咧,甚至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可对于科学,他还是非常严谨。
“亚明,你不觉得在双星的左侧,有一个区域看起来很怪吗?引力计对此有什么解释?”李仁文再一次看一看那曾经引起他注意的暗色区域。
“一切正常,仪表显示那里没有物质的存在。可我看着也有些奇怪,那里的背景星空好象总有些不对劲。至于是什么,我也有些不明白。船长,也许那就是那个奇怪的力,那个引发爆炸的力,说不定,新的太阳系就要产生了。”亚明高兴地说,“哇,我们就要亲眼看到一个新太阳系的诞生。海朝,将这句话记下来,当然了,同时将我现在的脑电波记下来,免得回到地球上后有人不相信,还以为我疯了呢。”亚明又变得调侃起来。
“船长,我再去调试一次导航程序。”克林也看了看眼前的那片星空,似乎有些紧张。克林就是这样一个人,什么事都讲求事实,什么事都得有根有据。这一点倒是继承了他祖父的德国人血统。
“好了,开始工作吧。克林,你到导航舱检查一次进入新引力场的导航数据,记住,要特别留心新数据是否与此前的设计相符。亚明,你再去看一下引力计,小心!海朝,去生活舱检查一下生态系统,我总觉得有点闷,是不是生态循环系统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啊?”李仁文简短地逐个命令道。
“是!船长!”三人齐声答道。
未来世纪号依然以不变的速度向X双星飞去,将血红的太阳远远抛在后头。
一个月后,李仁文船长依旧坐在前舱,透过护罩看着前方,看着X双星。此时的X双星已经与地球上看太阳一般大小了,它正发出刺眼的亮黄色光芒。在双星的左侧,那个以前所看到的暗色区域依然在那里,有时甚至能看到一缕纤细的恒星风从小伴星伸出,飞向主星与那个奇特的暗色区域。通过X射线源望远镜,更能清晰地看到一束束强烈的电磁辐射从恒星风中散射而出。
突然,克林匆匆忙忙跑进前舱。
“船长,导航程序的预设数据与观测情况不相符。”
也就在此时,亚明也向前舱冲进来,大喊:“船长,异常情况。引力计发现了一个新的引力场,那个场不是来自双星的任何一个,而是来自双星左侧的暗色区域。”
“分析数据,不可能,设计组不可能会忽略这些。”船长喃喃地说。
“我已经分析过了,不出意外,那是一个所有宇航船的坟地——黑洞。”
“怎么会呢,一个黑洞?可我们的引力计应该在靠近黑洞的引力场时就应该发现它的存在。”李仁文不解地问。“一个月以前,主电脑就应该能分析出这里有一个黑洞。”
“我可以肯定那是个黑洞,可主电脑的分析仍显示一切正常。”亚明摸了摸自己的后脑,一片茫然。
“船长,我已经核对了天体学数据,我发现所有有关黑洞的数据都已经从主电脑中删除,所以主电脑不能作出正确分析。”克林举起手中的一个光盘,将它放进单独的显示屏里,顿时,一系列的对比数据一行行地在显示屏上滚动。克林指着它说道,“船长,您看,主电脑一直认为只有物质才能产生引力,在这一个月里,它甚至还一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来自X射线源望远镜的有关电磁辐射的报告。”
“而引力计更加奇特,它好象是故意忽略了那个黑洞引力场的存在。也应是说,它一直都检测出那里有一个引力场,可它却没有将数据展示出来。直到今天,引力大得它不得不表现出来了。”亚明接着说。
“船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亚明问道。
而此时的李仁文也是一片茫然。未来世纪号是联合政府全部尖端科技的结晶,绝不可能在这样简单的问题上犯错误。可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李仁文百思不得其解。他望着那个被亚明称为坟地的暗色区域,强大的引力将小伴星发出的恒星风吸进它无底的深渊中。而暗色区域后的背景星空中,星星依旧在闪耀着,这时,船长终于明白了,由于黑洞的吸引,来自背景星空的光线发生了扭曲,这就是为什么这片星空看起来那么奇特而不自然。突然,一个久别的声音从主控室传来。那是将军的声音。
“全体船员们,请到主控室集合,有重要任务。”
李仁文及三位船员急切地走进感应门,将军的身影在大屏幕上,依然显得庄严与可敬。他们四人压抑着自己的心情,坐到自己的坐位上。
“李船长及各位船员们,我相信你们对于现况有一些不理解。是吗?”诺尔将军说道,并看着李仁文的眼睛。
“我们非常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技术上的原因吗?”船长依旧恭敬地问将军。
“不,这是我们特意安排的。现在,我正要向你们说明未来世纪号此行的真正目的。在X双星,确实有一个黑洞,你们知道,越靠近黑洞,就能看见数秒后、数小时后、数天后、数年后,甚至数百年后的世界。越靠近黑洞,将能看到越遥远的未来。出发前,基地的宇航小组已经为你们预设了一条抛物线形的轨道,从这条轨道,你们可以更为接近黑洞的边缘,并在那一刻看到太阳系、地球的未来。飞船已经秘密地在尾舱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核反应堆,它将为你们逃脱黑洞提供全部能量。现在,这一切都将全部交付于你们的手中,我代表全体人民期待你们的成功。勇士们,有什么问题吗?宇航小组主任将回答你们的问题。”
李仁文与三位船员默然无语。
这时,一个精瘦的、深深刻着皱纹的面孔代替将军出现在大屏幕上。
“陈主任,就我所知,黑洞的强大引力确实可以改变时间,可这一切都将发生在史瓦西半径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界之内。我想知道,就算我们能到达黑洞的边缘,可我们绝不能进入视界之内。那样,我们又怎能看到未来呢?”年轻的亚明首先按耐不住,“我记得一个天文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浮土德式的冲动,必定足以强烈得敢于进入黑洞视界去冒险,尽管这意味着不可避免的毁灭。’我不想成为浮士德,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我知道,所有的宇航员都将黑洞恐惧地认为是宇航船的坟地。就连你,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都不例外。在此,我有必要将其中的可行性向其他几位非专业的船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精瘦的陈主任没有丝毫的急躁,因为在他看来,一切都已经在掌握之中了。“黑洞,不过是一个引力场。只是这个场太强,强得超乎人类的想像,强得使它的逃逸速度甚至超过了光速,也就是说光线也不能从黑洞里逃出。早在400年前,著名的史瓦西博士就根据相对论决定了逃逸速度达到光速的边界,这个边界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史瓦西半径,即通常所说的视界。他数百年前就指出,在半径内光线不可能射出。可是,这半径并不是用来封阻光线的墙,它仅仅是一个光线到达的界线,而不是视界阻挡了光线的前进。这点,你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时间变慢不仅发生在黑洞之内,而且也发生在史瓦西半径之外附近的强引力场区域。未来世纪号可以沿抛物线轨道潜近这个表面,以后又转向飞回正常的空间。未来世纪号可以穿越时间旅行多远,取决于黑洞的大小和飞船接近黑洞的距离。也就是说,只要你们接近视界,就一定能看到未来,而且你们按照我们预设的轨道一定能安全回到正常的空间。这个抛物线形的轨道是地球人类精英的共同结晶,而且经过模型验证了。”
“陈主任,”听完这一长篇大论之后,李仁文船长还是有些不解,“我们逃逸时的能量足够吗?因为在黑洞,光线都不能逃脱,我们能逃脱吗?”
“李船长,您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未来世纪号从抛物线的起点开始加速,当接近史瓦西半径时,可以依靠黑洞的引力加速而甩出到安全空间,这与利用其他行星达到变换行进角度是相同道理的。”
“可行性模型进行多少次验证?”克林问道。
“534次,克林博士。我想这些是不需要担忧的,你们现在看到的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包括你们所发现的新数据都在这个模型之内。”陈主任微微笑了笑,“您看,主电脑不是欺骗了你们这么长时间吗?从这点来说,您就应该对它非常有信心了。因为它有足够的信息,才能瞒过你们的眼睛。”陈主任看了一眼金发碧眼的克林,说道。
“但愿你们没错。”克林喏喏地说。
“都没问题了,下面还是请将军跟你们讲话。”话音刚落,大屏幕上将军的身影就出现了。不过,在将军的身后似乎还有人。
突然,将军向左让开,一个熟悉的身影顿时出现在李仁文的眼前。他的妻子王思云搂着年少的迪维坐在指挥中心的指挥台上,深情地望着他。李仁文看着她,看着迪维。迪维长高了,长大了。上一次见他还是在出发的五年前。那时,迪维仅仅6岁。同时出现的还有其他船员的亲人们,足足站了一地。
“爸爸!”当将军转身后的一刹那,迪维惊讶地大叫,“爸爸,妈妈,那是爸爸。”他甚至挣开妈妈的怀抱向屏幕走去。母亲及时拉住了他。
李仁文深情地看着他们,他想说什么,可嘴角抽去了一下,却什么也没说出来。他只是看着他们,静静地看着。而思云却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顺着脸颊夺眶而出,可无声却比有声更令人心碎。
“仁文,我们等你。”她好不容易挤出这句话。
“爸爸,我们等你,你还要给我带回来那两个原始太阳的照片呢。你答应我的,你可不能忘了。”
紧接着,海朝的妻子,及亚明与克林的父母一个个与亲人见了面。那情形如同生离死别。
“好了,我们又不是一去不回头。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聊。”李仁文从悲痛中转醒过来,提醒各位船员们。
“是啊,没什么好担心的。五年后,我们不就回来了吗。”亚明破涕为笑。
匆匆一见后,屏幕又切回将军。
“各位船员,请记住今天的日子:公元2421年9月29日。明天凌晨,你们就将进入预定轨道。明天,未来世纪号就将加速向双星冲去。一定要牢记今天的日子,因为,你们将看到未来,你们一定要分清何时是现在,何时是未来。再一次向你们致敬。”将军激动地说道,他的音调由于激动而有些颤抖。
“李船长,所有的仪表都已经回到正常状态,主电脑已经解除了对黑洞数据的限制。祝你们成功!”陈主任的身影闪过大屏幕,他亦毫不掩饰地激动地说。
四个人站起来,向基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咝的一声,大屏幕关闭了。
李仁文侧身向船员们说:“现在离进入预定轨道还有两小时,好啦,再去检查一遍飞船,我们要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开天辟地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