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末春初,其临床特征为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症、口腔粘膜斑(旧称费-科氏斑)和全身性斑丘疹。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患麻疹后很少第二次再得此病。
〖诊断依据〗
1.多见于冬春季,有麻疹接触史,以1-5岁儿童多见。
2.潜伏期6-18天,初起有发热、明显结膜炎及呼吸道炎症。
3.发热2-3天时,两颊粘膜或唇粘膜出现微小如帽针头大的白点,周围红晕。
4.发热3-5天,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渐延额部、躯干及四肢。颗粒分明,大小不一,色红如玫瑰,压之褪色,疹间有健康皮肤存在。此时体温更高,一切症状加重,持续3-5天,皮疹出齐,继之,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
〖自我速效疗法〗
第一方案:①病毒灵,每日3次,每次服0.1g(1片);②板蓝根冲剂,每日3次,每次服10g(1袋)。以上2方同时服用。
第二方案:①板蓝根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肌注2ml(1支);②葛根、升麻、牛蒡子、桔梗、蝉蜕、连翘、当归各5g,银花、芦根各10g,桂枝、甘草各2g,水煎服,日1剂;③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ml,每日肌注1-2次,可促使麻疹迅速透发。以上3方同时应用。
〖并发症的治疗〗
1.高热时,可给予温水擦浴。一般不用退热药去中止本病的发热。
2.烦躁不安时,可用苯巴比妥使之安静。
3.咳嗽剧烈时,可用熏气和祛痰剂。镇咳药无明显效果。
4.并发急性喉炎时,可予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发生喉梗阻者立即气管切开。
5.并发支气管肺炎时,可予青霉素G。如系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可用先锋霉素I,如致病菌为流感杆菌、肺炎杆菌或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则用氨苄青霉素。
6.并发中耳炎时,肌注氨苄青霉素,加用抗生素滴耳液。
7.并发脑炎时,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加服安宫牛黄丸有肯定疗效。
8.眼并发症时,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