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和其他链球菌感染自我速效疗法

 已阅读:1085次 

  链球菌可引起猩红热和其他形式的感染。根据细菌溶血能力,通常将链球菌分成甲型溶血性(草绿色)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不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仅在一定条件下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泌尿系统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又可用血清学方法分成A、B、C、D、……等18个族,致病力强,对人类致病的菌株90%属A族;丙型链球菌存在于粪便中,可引起身体一些部位的化脓性炎症。
  猩红热为产红疹毒素的乙型溶血性(A族)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亦可通过皮肤创伤部位或产道感染,临床特征为发热、咽炎、弥漫性皮疹及疾病后期的脱皮。病中可有化脓性并发症,如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软组织脓肿等。病后可有变态反应性的心肾关节并发症,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在猩红热病人中,溶血性链球菌经皮肤创伤侵入而致病的称为外科猩红热,如入侵部位为产道则称为产科猩红热。其他A族链球菌感染与猩红热临床表现相似,只是由于这些侵袭人体的链球菌不产生红疹毒素,所以没有弥漫性皮疹及脱皮现象。
  〖诊断依据〗
  1.多在冬春季发病,2-10岁儿童多见,有接触史。骤起高热,寒颤及口、咽、扁桃体和软腭粘膜红肿疼痛有渗出物,下颌角淋巴结肿痛。病后1-3天在皮肤普遍充血的基础上,颈、胸、躯干、四肢依次出现小点状红斑疹,压之褪色,皮肤折皱处如腋肘窝、腹股沟和大腿内侧更明显,形成线状疹。面部仅两颊现红晕,无疹点,口唇周围相对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用钝器划皮肤,半分钟内出现苍白贫血带纹即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出疹后3-4天可见“杨梅样舌”。出疹期间大都高热,皮疹出满全身后体温才下降。
  2.白细胞计数。
  3.局部病灶的细菌培养,示乙型链球菌生长占优势。
  4.血清抗链球菌素效价升高。
  5.有红猩样皮疹,伴脱屑。
  〖判断方法〗
  确诊:1加3;或4加5。
  注:仅有抗链“O”升高而无其他项,只能提示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自我速效疗法〗
  第一方案:①红霉素,每日2-3g,分3-4次口服,连服10日;②增效联磺片,每日3次,每次0.5g(1片),多饮水,饭前服;③复方阿斯匹林,每日3次,每次服0.5g(1片),饭后服。以上3方同时服用。
  第二方案: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生地黄、当归各20g,荆芥、浙贝母、桔梗、牡丹皮、皂刺、半夏各10g,水煎服,日1剂;②螺旋霉素,每日3次,每次服3g;③增效联磺片,每日3次,每次服0.5g(1片),多饮水。以上3方同时应用。
  第三方案:①青霉素钠,成人每日160-320万IU,分2次肌注,10天为1疗程;②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日2-3次,每次肌注5mg;③安痛定,每日2-3次,每次肌注2ml。以上3方同时应用。
  第四方案:①洁霉素,每日2次,每次肌注60万IU;②地塞米松,每日2次,每次肌注5mg;③布洛芬片,每日3次,每次服0.2g。以上3方同时应用。

上一篇:阿米巴痢疾自我速效疗法
下一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自我速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