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尹星云)10月31日,经过两个多月的聚力攻坚,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全面完成京北四区63条10千伏受损线路的灾后重建工作,保障山区人民群众温暖度冬。
今年夏季,强降雨导致密云、怀柔、平谷、延庆等北部山区部分电力设施严重受损,国网北京电力昼夜抢修,9天实现受灾区域行政村和有人居住自然村全部恢复大电网供电。在完成电力保通阶段性任务后,国网北京电力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结合“23.7”重建及防汛三年提升工作经验,按照防汛防灾标准“高”、设备技术水平“强”、网架结构布局“优”的总体要求,遵循“远近结合、统筹兼顾、高标设防”的工作思路,迅速启动电网灾后重建“百日攻坚”行动。
统筹考虑电力设备应对洪涝、大风、冰冻等各类极端天气的需要,国网北京电力编制了重点设施灾后重建提升建设改造技术标准。充分利用河道整治、道路新建等契机,科学规划供电线路路径,尽量避让河道和林区,有效降低汛期风险。完善山区、河道流域等地区电网结构,全面增强供电保障和故障恢复能力,打造更加安全、高效、可靠的地区电网。在跨越、临近河流区段,重点采用钢管杆或窄基塔等高强度杆塔、加深或抬高设备基础,远超水泥电杆2米左右的埋深,能够大幅增强抗水流冲刷、抗洪水漂浮物撞击能力。同时,对运行环境较差和位于偏僻地区的电力线路,通过建设中低压发电车接入点、加装线路视频监控装置等手段,进一步提升线路应急供电和防灾能力。
在怀柔琉璃庙镇10千伏琉梁路沿线,几基崭新的钢管杆昂然挺立在河道两侧,稳稳连接起横跨河道的线路。相较于传统水泥杆,国网北京怀柔供电公司新架设的钢管杆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基直径1.8米、埋深达12.2米,单基基础便使用了近1900公斤钢筋与40立方米混凝土,杆身材质韧性也更强,如同牢牢扎根大地的“磐石”,能有效抵御特大洪水的冲刷。
在密云区北庄镇土门村,新架设的10千伏土门路上安装的红、黄、蓝三色环状装置分外显眼。“这是应急发电车快速接入装置,一旦线路突发故障,可以实现发电车快速接入,为百姓提供应急供电。”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苏峰说。借此次电网灾后重建之机,密云区首次在供电线路末端或大支线规模化安装了28个发电车快速接入装置,能够有效提升供电快速恢复能力。
据国网北京电力灾后重建办公室副主任王思远介绍,京北四区电网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共30项,涉及63条10千伏配电线路,包括架设10千伏导线约139公里,组立10千伏钢管杆229基、方铁杆159基、水泥杆1766基和窄基塔、铁塔28基,安装柱上变压器94台、柱上断路器573台。截至10月底,63条受损线路恢复重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具备条件的24条线路同步完成防汛能力提升。聚焦京北四区剩余39条受损线路,该公司将以全面提升为核心目标,统筹推进改造工程,在明年汛期前完成全部线路的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此次电网恢复重建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为高效落实电网灾后重建任务,国网北京电力成立电力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九组”,建立每日会商、工作周报等六个工作机制;编制灾后重建工程里程碑计划,以“一线一案”为核心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以客户用电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施工计划。相关供电公司强化组织、倒排工期,抽调骨干力量集中攻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统筹质量和进度。在进入冬季供暖期前,确保各项重建工程顺利完成,全面满足京北四区人民群众冬季取暖和生产生活用电需求。